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曾佳佳
▶国庆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公布,“五谷丰登”将亮相大花篮
昨天,天安门广场中心正在搭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迎接国庆节的到来。篮内选取了美好寓意的花卉和喜庆丰收的五谷,体现花团锦簇、五谷丰登。
▶制造业企业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去年北京市科技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1%
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43.3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国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9.2%。自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以来,总体呈上升态势,2022年提升至6.83%,企业进一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北京50个新项目签约北三县,意向投资额超40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
与首都北京隔潮白河相望,面积1277平方公里的北三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昨天,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在河北大厂举行,两地现场签约50个项目,涉及产业、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意向投资额超400亿元。自2019年以来,共有210余个项目签约北三县,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今年,通州和北三县将携手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地方标准的研制,同时签订医疗卫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天桥盛世投资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昨天,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第五空间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霞满通州,如梦似幻
昨天傍晚,夕阳为北京通州披上彩色霞光,绚烂多姿,将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映衬得更加美丽。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居全国第一,公交车辆和线路规模居世界大城市首位
昨天,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北京启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居于全国第一,同时拥有2.8万辆公交车、1600多条公交线路,为世界各大城市最多。
▶医保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显成效,大病医保直接报销和异地就医备案提速
大病医保直接报销、在线上花3分钟就能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缩短5个工作日……大病保险报销、异地就医备案被列入今年的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以来,本市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并优化完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切实减轻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面临的垫资压力大、来回奔波苦、结算时间长等问题。
▶政策协同配合 服务同质同标,京津冀蒙携手共建“环京养老圈”
9月15日,2023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上又传出了“好声音”,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四地携手搭建平台,加强养老资源对接互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未来将坚持“同质同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的先行区、示范区,同时鼓励北京养老项目向河北省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保留“铜帮铁底一条船”空间形态和“一街三十八条鱼骨巷”风貌肌理,长辛店“一轴五坊”打造文旅新镇
昨天,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开幕式暨长辛店分会场启动仪式在长辛店大街·老爷庙举行。记者从丰台区获悉,长辛店老镇更新启动区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实现开工,通过“一轴五坊”空间结构打造国际文旅消费体验区域。
▶城市副中心启动第四个三年治污行动,2025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要达98%以上
近日,城市副中心启动第四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方案指出,预计到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劣质V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域水质进一步提升,再生水利用量大幅提高,推进污泥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逐步构建流域系统治理体系。
▶梁各庄棚改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提供2000余套安置房、20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
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梁各庄棚改项目目前已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年中竣工,建成后将提供2000余套安置房,居民们翘首以盼的“安居梦”将变为现实。
▶又一总部基地项目封顶,运河畔扬起片片“风帆”
城市副中心运河西大街与滨河中路交叉口西北侧,北京万科居正高新技术总部基地项目昨天迎来主体结构封顶。截至目前,已有三峡集团、北银理财、上田八木(中国)货币经纪、首旅集团、北规院、北投集团、华夏银行、首旅集团、北京建院和北咨公司等一批企业总部落户副中心。
▶融入“一带一路”,天津特色品牌叫响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10年来,天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投资合作等领域创新突破,一个个品牌项目闪耀丝路,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天津智慧的同时,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与世界携手共享发展机遇。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百花文艺周开幕式昨举行,“百花”绽放四十载 扎根读者书写时代
持续二十届,历经四十载,津沽沃土孕育“百花”文学园圃;收获季节,书香津城,“百花”绽放,群贤毕至,弦歌不辍。
▶国际邮轮运输全面恢复,“梦想”号、“地中海”号本月底天津开航
昨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基础上,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7月初,东方国际邮轮公司旗下“梦想”号成功挂靠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爱达邮轮公司旗下“地中海”号也将在津挂靠。预计9月底,两艘邮轮将开启以天津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在经历了漫长的期待后,天津邮轮旅游开启复苏倒计时。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评选活动结果昨日揭晓,经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现场观众投票,“微电子手工焊接”等十项技能绝技绝活脱颖而出,被评为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天津我市泥人张彩塑、无人机集群编队两项目入选。
▶“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实施,多重利好叠加 楼市活跃度持续升温
昨日起,天津市开始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住房限购或非限购区域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相应区域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改造既有建筑、建设完整社区、打造活力街区……
9月2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河北锚定九项重点任务、推出八项政策举措,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滹沱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
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河流的滹沱河,其流经地长期以来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笔者从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获悉,自今年起,河北将围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重点领域节水、推动市场机制创新、落实节水管理制度4方面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争做生物医药产业领跑者——华药创新发展调查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期间,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听取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被誉为“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的华药,如何抢抓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机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调查。
▶改善出行条件 助推城市发展,石家庄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项目南二环东延至南三环段试通车
眼下,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主体工程建设已全面进入收尾施工阶段。9月19日,记者从石家庄交投集团获悉,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项目南二环东延(信工路)至南三环段,于9月20日11时建成试通车,至此,全长10.9公里的复兴大街南二环东延(信工路)至石家庄南收费站段实现贯通,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助推沿线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的信息,了解一下 【尊龙ag旗舰厅官网】。